《青岛大学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品·智”共融:让师生共成长

 
来源:青岛大学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1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时代,激活课程活力,将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中,是山东省青岛大学路小学“品·智”课程的教育目标。 品智共融课程的发展目标 学校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以国家课程为主,学校课程为辅,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课程的融入化,构建多样、丰富、可选择的“品·智”课程树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品智共融、德能兼备的时代新人。 育人是“品·智”课程的出发点即坚持以学科育人为核心,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从育人的视角思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是“品·智”课程的着重点 即带领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再认识、再组合、再创造、再实践,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融入是“品·智”课程的落脚点即通过融入四步法提升“品·智”课程实效。一是设计课程前对自身、学生、教材及课程资源与环境做充分自我认知。二是把师生主观经验与潜能、客观知识与技能,社区人文与传统、自然社会与国际等要素融入主干课程,确定课程实施目标和衍生主题。三是检视、修订、重构、综合原有教材和融入要素,形成主干课程和融入课程内容,通过适切的教学策略推进和实施。四是根据课程目标及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主观感受及心得进行评价。 质量是“品·智”课程的关键点即围绕主干学科分类分层融入时要注重提升学习效率,发展知能领域,拓展研究视野,培育综合素养。 主辅兼备的“品·智”课程树系 学校以“知识+活动”为载体,以“基础+延展”为方式统整和丰富课程内容,建构指向学生素养的“品·智”课程树系。 主干类课程 主干类课程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包括语数英音体美、道法、综实、信息、科学十门课程,占比70%,保证落实课标中小学生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其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相对固定。 融入类课程 融入类课程是指在主干课程中衍生出来的融入师生主观经验与潜能、客观知识与技能、社区人文与传统、自然社会与国际的40 门课程,占比30%。比如语数英道法课程衍生出来的传统文化、软硬书法、高效阅读、趣味数学、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12门课程。 统筹兼顾的“品·智”课程探索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是基于主题不断深入。学校从“品·智”课堂“品析—悦纳—拓智”的特性入手,抓住一个主题,不断落实“学科德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积极学习的应用性策略”,总结出了七个富有学科特色的“品·智”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市区专家的一致认可。 二是基于质量研贯全程。学校聚焦教学效能,期初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制定提升策略。阶段推进命题研究会,把握教学梯度,初小、幼小有效衔接。每月15 日作为教学常规调研日,从备课、作业、课堂等各方面进行过程性质量监控。 三是基于技术面向未来。学校的VR/AR 课程充分利用space 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为一体的技术,把在现实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如人体器官的位置与功能、海底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等,利用VR/AR 技术呈现,以安全直观的情景性学习提升学习品质。 融入课程的开发性实施 学校拓展的40 门融入性课程,主要分普及类的年级选修课、精英类的社团训练课、主题类的实践活动课三种形式。 一是落实“品·智”一日流程。一日流程就是将学生一天的生活学习进行程序化管理,使学生遵守一日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 二是开展“品·智”主题实践。主题实践是学生接受“品·智”课程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主题发布、活动打卡、家校协同、总结表彰的方式实施,月月有主题,生生皆参与,人人有评价。 三是实施师生“品·智”互动。学校“品智”课程着眼于“互动”这一要素,其课堂不是“我教你学”的课堂,也不是“先学后教”的课堂,而是“导学一体”的课堂,是以自主式学习为主线的前置预热课堂,以互动学习为主线的课中核心课堂,以自省式学习为主线的后置外延课堂,既是一个主动愉悦的学习场,也是一个关注人人的德育场。 多元多维的“品·智”课程评价 “品·智”学生评价 学校基于“品·智”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分课堂、作业、检测三方面。主要考察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质量,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课堂占10%,作业占10%,阶段检测10%,专项检测10%,期末检测60%。非检测类学科以结果评选、成果汇报、竞赛成绩的方式结合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 “品·智”教师评价 学校实施“激励+自律”的“品·智”管理模式,走课管理与一日督导相结合,以“品·智”课堂观测记录表对每位教师实施随堂听课和教研听课。根据课堂观察和过程性绩效评选“品·智”教师和“品·智”教研组,指导教师们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我。 让师生站在中央,实现多角度无痕融入;让素养站在圆心,实现多学科跨界协同;让创想站在焦点,实现多思维统整渗透。这是是本校“品·智”课程为师生谋求的长久幸福。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时代,激活课程活力,将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学中,是山东省青岛大学路小学“品·智”课程的教育目标。品智共融课程的发展目标学校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以国家课程为主,学校课程为辅,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学校课程的融入化,构建多样、丰富、可选择的“品·智”课程树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育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品智共融、德能兼备的时代新人。育人是“品·智”课程的出发点即坚持以学科育人为核心,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从育人的视角思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是“品·智”课程的着重点 即带领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家课程的再认识、再组合、再创造、再实践,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融入是“品·智”课程的落脚点即通过融入四步法提升“品·智”课程实效。一是设计课程前对自身、学生、教材及课程资源与环境做充分自我认知。二是把师生主观经验与潜能、客观知识与技能,社区人文与传统、自然社会与国际等要素融入主干课程,确定课程实施目标和衍生主题。三是检视、修订、重构、综合原有教材和融入要素,形成主干课程和融入课程内容,通过适切的教学策略推进和实施。四是根据课程目标及实施过程中师生的主观感受及心得进行评价。质量是“品·智”课程的关键点即围绕主干学科分类分层融入时要注重提升学习效率,发展知能领域,拓展研究视野,培育综合素养。主辅兼备的“品·智”课程树系学校以“知识+活动”为载体,以“基础+延展”为方式统整和丰富课程内容,建构指向学生素养的“品·智”课程树系。主干类课程 主干类课程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国家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包括语数英音体美、道法、综实、信息、科学十门课程,占比70%,保证落实课标中小学生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其内容与课堂组织形式相对固定。融入类课程 融入类课程是指在主干课程中衍生出来的融入师生主观经验与潜能、客观知识与技能、社区人文与传统、自然社会与国际的40 门课程,占比30%。比如语数英道法课程衍生出来的传统文化、软硬书法、高效阅读、趣味数学、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12门课程。统筹兼顾的“品·智”课程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一是基于主题不断深入。学校从“品·智”课堂“品析—悦纳—拓智”的特性入手,抓住一个主题,不断落实“学科德育目标实现的策略”“积极学习的应用性策略”,总结出了七个富有学科特色的“品·智”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市区专家的一致认可。二是基于质量研贯全程。学校聚焦教学效能,期初召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制定提升策略。阶段推进命题研究会,把握教学梯度,初小、幼小有效衔接。每月15 日作为教学常规调研日,从备课、作业、课堂等各方面进行过程性质量监控。三是基于技术面向未来。学校的VR/AR 课程充分利用space 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为一体的技术,把在现实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变化过程以及一些不可能出现的场景,如人体器官的位置与功能、海底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等,利用VR/AR 技术呈现,以安全直观的情景性学习提升学习品质。融入课程的开发性实施 学校拓展的40 门融入性课程,主要分普及类的年级选修课、精英类的社团训练课、主题类的实践活动课三种形式。一是落实“品·智”一日流程。一日流程就是将学生一天的生活学习进行程序化管理,使学生遵守一日活动的时间顺序、具体要求和行为规范。二是开展“品·智”主题实践。主题实践是学生接受“品·智”课程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主题发布、活动打卡、家校协同、总结表彰的方式实施,月月有主题,生生皆参与,人人有评价。三是实施师生“品·智”互动。学校“品智”课程着眼于“互动”这一要素,其课堂不是“我教你学”的课堂,也不是“先学后教”的课堂,而是“导学一体”的课堂,是以自主式学习为主线的前置预热课堂,以互动学习为主线的课中核心课堂,以自省式学习为主线的后置外延课堂,既是一个主动愉悦的学习场,也是一个关注人人的德育场。多元多维的“品·智”课程评价“品·智”学生评价 学校基于“品·智”课程的学生学业评价分课堂、作业、检测三方面。主要考察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质量,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课堂占10%,作业占10%,阶段检测10%,专项检测10%,期末检测60%。非检测类学科以结果评选、成果汇报、竞赛成绩的方式结合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评定。“品·智”教师评价 学校实施“激励+自律”的“品·智”管理模式,走课管理与一日督导相结合,以“品·智”课堂观测记录表对每位教师实施随堂听课和教研听课。根据课堂观察和过程性绩效评选“品·智”教师和“品·智”教研组,指导教师们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我。让师生站在中央,实现多角度无痕融入;让素养站在圆心,实现多学科跨界协同;让创想站在焦点,实现多思维统整渗透。这是是本校“品·智”课程为师生谋求的长久幸福。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学报 网址: http://qddxxb.400zhicheng.com/lunwen/itemid-10728.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材料科学论文_功能碳基复合材料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应用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职称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青岛大学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